空运托运公司
连云港 0+
连云港港地理坐标为 119 ° 27 ′ E , 34 ° 45 ′ N ,位于太平洋西海岸、中国黄海之滨,与韩国、日本等国家主要港口相距在 500 海里 的近洋扇面内。现为江苏最大海港、苏北和中西部最经济便捷出海口、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是我国沿海主枢纽港和能源外运的重要口岸之一,以腹地内集装箱运输为主并承担亚欧大陆间国际集装箱水陆联运的重要中转港口,集商贸、仓储、保税、信息等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沿海商港。
历史沿革
1933 年 7 月连云港港始建 1948 年 11 月连云港解放。
1961 年 6 月归交通部管理,成立连云港港务管理局。
1968 年,港务管理局归市领导并开工建设万吨级煤炭码头。
“五五”期间,连云港港改为交通部连云港港务管理局,基本上完成了老港区的改造计划,共兴建改造码头 4 座, 5 个万吨级泊位和 2 个 5000 吨级泊位,港口的生产生活设施得到了改善。
港口现状
截止 2003 年末,拥有生产性泊位 30 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 25 个,包括煤炭、集装箱、木材、粮食、危险品等专业码头,泊位岸线 6273 米 ,年设计吞吐能力 2265 万吨;目前已形成老港区、庙岭港区、墟沟港区三大港区,已经成为一个初具规模,大中小泊位配套,散杂货、集装箱并举,运输功能齐全,内外贸兼顾,以外贸运输为主的综合性国际贸易运输枢纽港。
最大潮差 5 米 ,最小潮差 0.01 米 。航道 7 万吨级,水深 -11.5 米 , 7 万~ 10 万吨级船舶可乘潮进出作业。
到目前为止,连云港港开通了至日本、韩国、美国、地中海、欧洲、沿海支线、内贸航线等多条集装箱航线,内贸航班直达黄埔、泉州等南方港口。连云港港集装箱航班密度每月已达 150 班,确立了华东地区内贸中转港和外贸基本港地位。国际知名的丹麦马士基、法国达飞、英国铁行渣华等众多船公司也积极参与连云港港的合作,它们的班轮纷纷挂靠连云港港。目前已经有多家国际知名船公司表示合作意愿。预计到 2005 年一季度,连云港港集装箱航班将由目前的每月 150 班增加到 200 班,年底有望突破每月 250 班。
2003 年港口吞吐量完成 3752 万吨,集装箱量 30.1 万标箱。 2004 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 50 万标箱,连云港港一年时间实现了集装箱吞吐量从 30 万标箱到 50 万标箱的迅猛增长,港口发展由此成为连云港市经济发展中耀眼的亮点。 2005 年可望冲击 100 万标箱。 2004 年中海投资 35 亿元建设庙岭三期工程,该工程将建设 2 万吨级泊位 1 个、 7 万吨级泊位两个和 10 万吨级泊位 2 个,建成后可同时靠泊一艘 2000 标箱、两艘 6000 标箱和两艘 10000 标箱的集装箱船舶,连云港港集装箱吞吐能力将增加 200 万标箱。
在省、市两级地方政府的鼎力支持帮助下,连云港港公路集装箱运输“绿色通道”政策正在得以逐步落实,届时将在江苏省或苏北,对经国道、省道向港口运输集装箱的车辆实行收费减免;连云港港倾力与徐州铁路分局、郑州铁路分局、济南铁路局协作,把陇海线这条内地通向出海口的惟—一条最经济、最便捷的铁路线全新打造成中西部地区的黄金通道。目前 “五定班列”越开越顺畅,海铁联运得到强化,占连云港港集装箱运量近 70 %的中西部地区集装箱与地中海、东南亚、日本、韩国等集装箱班轮航线有效衔接,实现了快速通关、进出港口。
连云港港吞吐量中 60 %左右的货物来自中西部省区,外贸运输量比重始终在 60 %以上,成为全国进口氧化铝、出口小麦和胶合板第一大港,出口焦炭第二大港,沿海出口煤炭惟一无索赔港口。
发展目标
一是吞吐量, 2005 年达到 5000 万吨,力争 2010 年进入亿吨大港行列;
二是集装箱,力争每两年上一个百万标箱台阶,到 2010 年争取达到 300 万标箱;
三是现代物流,加快构筑以港口为中心的现代物 流体系,力争 2010 年建成苏北鲁南地区乃至沿陇海线规模最大、最具竟争力的物流中心。
规划设想
一是与国家规划相衔接,力争在全国沿海港口新一轮规划中占领制高点。确保国家主要港口地位,确保深水航道、集装箱、原油及矿石码头等关键项目进入国家重点建设盘子。
二是与中西部开发相衔接,力争将连云港港纳入国家中西部开发相配套的交通基础设施范畴,争取国家相关政策扶持。
三是与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相衔接,加快规划修编,既立足现有 30 平方公里港池,充分利用一个航道、双边码头运行成本低、经济效益高的优势,形成与亿吨大港相适应的能力;又要跳出港池,科学求证,开发连云港市临海沿河岸线,形成一体两翼的港口格局。
本文有 0 篇评论 ↓
发表你的意见 ↑